台北超級馬拉松為國內超馬指標性賽事,包含48小時組、24小時組、12小時組、6小時組、100公里組等眾多組別,其中本賽事48H組榮獲<IAU2021銀標>賽事認證,24H/12H組榮獲<IAU202銅標>認證,賽事在2022/2/11-13日於花博公園新生園區舉行。

 

選手背景

 

 

選手姓名:李依橙

性別:女

跑齡:6年

成績:半馬1:45:23 / 全馬3:58:22 / 48小時209公里

 

關於賽事

 

參加契機

從成績來說,女子國家標準284公里、女子國際標準319公里,如達標330公里,可直接報名斯巴達松(超馬最高殿堂)不需抽籤。對於我來說,就是想挑戰自己,身為一名超馬人總是希望有代表賽事,也許這次我無法達成以上目標,但就是竭盡所能地跑,看能跑到哪裡就是哪裡。

 

48小時組需要跨兩個夜晚,並且曝曬兩個白天,老實說非常折磨人的身體和心智。但為什麼要跑? 那顆想挑戰的心,不停不停舞動著自己:「我想跑!」 我要在終點看見不一樣的自己!

 

事前準備

 

今年是我第二次參賽,去年參賽48小時組,賽前訓練上最多是百K,所以可以說是沒有太多準備,但很想試試看就報名參加。補給更是沒有經驗,就是看超馬前輩有準備什麼和一些自己想吃的,當時準備了兩大箱搬去會場,以為自己準備的很有計畫,其實雜亂無章(笑)

 

裝備部分,約120公里左右嚴重燒檔,雖然最後完成209公里拿了女總二,只是走了將近50公里以上,我覺得自己是不合格,未達成心中所想,但我用盡全力了!

 

今年賽前訓練上更多次的跨夜及長距離,還有多次實地模擬,跑量也創了新高。補給部分,賽前模擬三次,確定自己對於產品上無排斥及腹瀉感,決定全程使用UP補給產品。裝備則是有了去年慘痛經驗,選擇穿了防磨內褲,解決長時間跑步的燒檔問題。

 

 

比賽心得

 

配速原則上3小時完成20公里、15小時完成100公里,安排6小時休息一次(5-10分鐘)。我在起跑後狀況異常的好,很穩定的前進和準時吃補給跑得非常順,按部就班照著練習時模擬配速,並都跑在安全範圍,有時甚至還超速了(狀態絕佳) 。

 

到了80公里,開始覺得腳趾頭痛痛的,達成100公里時腳底有些不舒服,只能跟自己說加油。直到120公里感覺腳底板要起火了,脫下鞋子看,雙腳都起了很大顆水泡,大顆到連襪子都穿不進去,當下直想:「怎麼辦?我該怎麼辦?」

 

休息後再回到賽道上,我知道我跑不起來了,內心感到沮喪和絕望,腦中頓時浮現這一年的努力都將化為零,眼角泛淚,為了不讓雙腳狀況惡化,最後在145公里選擇結束這場賽事,下場治療雙腳。我告訴自己,明年我會再回來的!

 

 

賽事補給策略

 

賽前補給

2小時前,吃了一個三角飯糰 + 一瓶柳橙汁

30分鐘前,少量補水

20分鐘前,吃一條咖啡因能量棒

 

賽中補給

設定每1.5/3/6/12小時,定時補充,基本上都是照著配置補給,非常舒適。

  1. 每1.5小時:1包FAST果膠 + 半條咖啡因能量棒,熱量大約170大卡(順序是:先吃能量棒,再吃果膠,剛好不需要補水,等於利用果膠幫助吞嚥)

  2. 每3小時電解力2顆 + 1包FAST果膠 + 半條咖啡因棒,熱量大約170大卡

  3. 每6小時電解力2顆 + RC膠囊兩顆 + 1包超效乳清(芋頭)+ 半條咖啡因能量棒,熱量大約166大卡

  4. 每12小時(等同6小時補給項目)額外加運動保護膠囊1顆+1包FAST果膠,每12小時補充熱量約286大卡

 

補水策略我是使用32Gi耐力飲和梅子綠茶,時間是每三十分鐘補1-2口(約50-100ml),兩種交錯喝,變換口味。

 

另外跑團幹部也有幫參賽選手們準備魚湯、牛肉湯、鹹粥、櫻桃、藍莓、堅果等其他食物,讓選手可以多變換食物口味,流質補充優先、採用少量進食方式,減少不適。

 

 

賽後補給

結束賽事後去吃了小火鍋,其實體感上沒有很餓,因為賽事期間很認真的按照補給表在補,所以結束後只有想洗澡肚子不餓。洗完澡之後,回神一下再吃了兩顆RC,第二天再吃兩顆,第二天肌肉幾乎沒有什麼疲勞感,可能是因為在比賽期間也有六小時補兩顆RC。休足一週後,恢復跑了五公里,第二週開始就正常訓練,跑量大約是平日十公里、假日二十到三十公里。恢復跑當天也開始使用運動保護膠囊,每天吃一顆直到今天。

 

這次算是我恢復最快的一次,因為去年賽後恢復時間花了我一個半月,期間一直很洩氣還以為自己受傷了,今年恢復狀況好上許多。

 

針對跨夜賽事的補給策略

平時就有跨夜跑練習次數充足,體感上晚上跟白天補給大致上相同,只有因為半夜跟凌晨時段氣溫較低,所以會補充熱湯暖暖身。

 

 

本次補給使用心得

#FAST能量果膠

其實是我在所有補給品中,最不喜歡吃的種類,因為市售多半「濃、稠、甜」可是賽中當然想補進去的速度越快越好,其實就是硬把它吞下去。去測試胃部反應。賽前練跑總共實測試三次FAST能量果膠,分別12公里、30公里、30公里,確定無噁心及腹瀉狀況,所以決定用在台北超馬48小時,這也是我吃過的能量膠裡面最好吃最清淡的口味,更厲害的是無需要配水食用,非常非常方便。

 

#咖啡因能量棒

我是練習前約15-20分鐘吃一條,除了有飽足感外,還有精神效果。口感吃起來是軟軟的,不是市售燕麥棒乾乾口感,以前直接喝咖啡,容易想尿尿,練習或比賽最怕跑廁所,如果是一般能量膠又必須再多喝水沖淡甜膩感。能量棒熱量100卡對我來說方便做熱量配置,賽事中規劃是1.5小時補半根,與能量果膠相互搭配使用,有時候甚至沒有喝水都可以直接吃得完一條。

 

#電解力

我屬於汗較多的人,賽前測試以每2個小時吃2顆(2顆相當於半瓶寶礦力),在長距離跑步中雙腳都是很聽話的。如果是天氣涼,汗流的少,可以調整成兩小時一顆,膠囊相對使用的機動性高,對於我來說真的方便很多,不會因為電解質攝取不足,造成肌肉無力或抽筋。

 

#RC膠囊

每6小時吃兩顆,幫助加快循環、排除身體乳酸。賽中第6小時吃兩顆,結束145公里比賽之後,休息後隔日再吃兩顆,沒有過多乳酸堆積狀況,恢復狀態非常好,行動自如。

 

#超效乳清

賽前試喝一次,沒有腸胃不適,這次規劃賽中每六小時喝一包,跑長距離其實會分泌胃酸,所以導致味覺上失調,加上平常是不吃巧克力的,對於巧克力味道比較排斥,所以這次選擇芋頭口味。變成我好期待每六個小時可以喝一包芋頭口味乳清,好喝又有效果!

 

#運動保護膠囊

賽中每12小時補充1顆,在145公里中補充了兩次,畢竟還是有經過一晚的洗禮,當然還是有疲勞感,休息一晚後除腳有些傷口等癒合之外,自己整體狀態是好的。休息一週後開始恢復跑5公里,兩週後恢復正常訓練30公里,之前聽道有很多人是休了一個月以上都還無法正常跑,這次恢復算快很多,覺得補給得當!

 

文 / 李依橙 

圖 / 李依橙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