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台北馬過往簡稱河濱高架馬拉松,往年的賽道終點前都要跑到基隆路那長長長的地下道又悶又陡?爬上來還有3公里要跑幾乎是沒力了!至今2022整個賽道多數在城市間進行同時終點設置在台北田徑場,讓人真的感受我是在比城市馬拉松。
選手背景
選手姓名:李翰暄(光頭神童)
性別:男
成績:
● New Balance run Club 台灣區總教練
● 台北長跑扶輪社總教練
● 亞洲青年田經錦標賽國手
● 2012 富邦台北馬拉松 半馬國內冠軍
● 2015 台北馬拉松10公里 冠軍
● 2019 岱宇國際馬拉松 10公里 冠軍
● 2022 台東超級鐵人51.5km 第三名
這是我第五次參加台北馬拉松,在2010參加了9km、2011半馬、2012 半馬(拿到國內冠軍)、2015 10km(拿到總排冠軍)、2022 今年也是參加半馬,但是是以配速員的身份參加,所以策略上沒有像要拼成績一樣緊繃,希望自己能穩定配速,放鬆心情,好好享受這場城市馬拉松。
整體比賽除了風有點大之外我覺得都還好,畢竟我是配速跑,沒有發揮100%的能力。不過建議大家賽前一定要注意流動廁所位置,如有狀況可以第一時間去處理。另外,台北賽道要特別注意就是仁愛路比較不穩,貓眼石容易翻船!若設定台北馬為目標賽事的話,建議在參加台北馬之前去跑永慶盃、長榮半馬,都是不錯的賽事檢核點。
賽事補給策略
【賽前一個月】開始降低身體精緻糖、炸物攝取減少身體發炎,同時食用低GI食物保持血糖穩定
【賽前一週】後三天開始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取約6-8g/kg
【賽前一日】除了鰻魚,不吃其他動物性蛋白,減少蔬菜蛋白質攝取。
賽前1小時我食用:兩顆UP電解力(預防抽筋)、兩顆UP牛磺酸膠囊(促進提神)、兩顆O2膠囊(增進體能),開賽前10-30分鐘我只喝水
在賽中,因為是半馬,個人習慣不吃任何補給。因半馬節奏快,每一站都取水,個人習慣,只喝水不喝其他含醣飲品,怕避免腸胃不適,降低意外發生機率。最困難的是乖乖拒絕補給站那些美味的奶茶與餅乾,努力專注比賽,好好跑步,喝水、運動飲料、少許香蕉就好!
補給建議選擇自己使用過的,補給的方式用時間15-30分鐘,用水站分佈制定,基本上都可以自己在訓練比賽時都能實踐,所有的經驗,都是測試後得到的,經驗雖無法複製,卻很值得參考。
Copyright© 2016-2025 UP Sports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