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歡慶雙十🎉果膠兩件$1,010
加入會員即贈50元購物金💰
「我是三鐵初賽者,該如何安排訓練?」進步與突破是永無止境的,詳細的週期化、科學化訓練安排更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清楚,更需要時間的積累以及要腳踏實地的訓練來印證!但如果您是初次參賽或是初次挑戰不同距離,不妨可以參考以下的訓練方向。
(ㄧ)三鐵賽事分成哪些?
(二)各距離訓練建議:
① 半程25.75K / 標準51.5K:
對於有運動經驗的入門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起點,完賽時程約1.5-3.5小時。以下是針對此項目的課表建議:
• 游泳:每週3次,每次30-45分鐘,重點在於技術、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訓練。
• 自行車:每週2-3次,每次60-90分鐘,可以搭配迴轉數與功率數據,週末可進行稍長的2小時騎乘。
• 跑步:每週3次,每次30-60分鐘,週末進行稍長距離的訓練。剛開始從事訓練,建議在操場進行,對於距離和空間感會比較好掌握。
• 轉換訓練:賽前2-4週可在週末與共同參賽的好友進行三項轉換模擬,進行游泳-自行車、自行車-跑步的轉換訓練。
② 半超鐵113K:
完賽時長約5-7.5小時不等,建議完成過標準距離或是有半馬經驗者再報名參加,每週訓練時數至少6-8小時或以上。以下是針對此項目的課表建議:
• 游泳:每週3-4次,每次40-60分鐘,增加距離和強度。
• 自行車:每週3-4次,每次90-120分鐘,建議穿插各強度增強體能,週末可進行3小時或70~100公里的長距離騎乘。
• 跑步:每週3-4次,每次60-90分鐘,包括長跑、間歇跑和速度訓練。
• 轉換:可在賽前4-6週之週末進行三項轉換模擬,尤其是長距離騎乘後的轉換跑。
③ 超級鐵人226K:
226k是包含3.8公里游泳、180公里自行車和42.2公里跑步的賽事,完賽時長10~16小時不等,建議有完成過113km並且有全程馬拉松的經驗再參賽,並有4~6個月的備賽期。以下是針對此項目的課表建議:
• 游泳:每週3-4次,每次60分鐘或以上,包含長泳練習:確保自己有能力一次游得完至少3,000公尺。
• 自行車:每週3-5次,每次90-150分鐘,著重在巡航能力,週末長距離騎乘建議落在100~150km,距離需循序漸進。
• 跑步:每週3-5次,每次90-120分鐘,週末長跑建議落在15~25km,距離需循序漸進。
• 轉換:賽前1-2月可挑選幾次週末訓練,進行長距離轉換模擬,如120公里騎乘+10~15公里跑步。
(三)各距離補給建議:
鐵人賽是一項耐力運動競賽,身體內的醣類是提供能量的主要來源,因此在運動狀態適時的補充碳水化合物有助於運動表現。果膠是耐力運動常使用的補給品,其主要成分為葡萄糖、果糖、或麥芽糊精。
「運動狀態下該怎麼吃?」
把握三原則:易消化、易攜帶、口味佳
易消化:運動狀態下人體的腸胃運作效率較低,因此選擇易消化的補給品很重要,這可以降低腸胃消化的負擔,不易造成腹痛。
易攜帶:補給品的攜帶需要符合運動狀態的使用情境,因此防水、易保存、容易開封會是您要評估與考量的一點。
口味佳:選擇自身偏好的補給品口味很重要,這會使你在運動過程中更順利,因此在平時練習時應多方嘗試各種口味,在比賽時選好固定且熟悉的產品、安心食用。
① 半程25.75K/ 標準51.5K:
由於完賽時間較短,自行車、跑步賽段建議「至少」每小時補充40-60克易消化碳水化合物,並搭配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及水分。
② 半超鐵113K/ 超級鐵人226K:
長距離鐵人賽的補給格外重要,補給的成敗甚至決定完賽的順暢程度。建議在賽前幾天進行肝醣超載飲食,攝取比平常較多比例的碳水化合物,如米飯、麵食等,並且保持水分和電解質攝取。
比賽過程中的飲食建議,游泳結束後即開始吃補給,自行車和跑步階段,建議每小時60~90克碳水化合物和運動飲料或是電解質膠囊。
226賽事考量到長時間大量吃果膠,建議可以更換不同口味(如甜/鹹),以避免味覺疲乏,並事先擬定補給策略備案,以便不時之需。
③ 賽後/訓練後:
在高強度或長時間的運動或競賽,建議在結束後儘快補充營養,理想是在30分鐘內進行液體、碳水化合物搭配蛋白質的飲食,迅速補充流失的能量和水分。
-
(四)心態建議
鐵人三項賽是一項綜合三個單項的運動,涵括水域和公路,不僅考驗自身體能狀態和心理素質,更包含許多細節需要留意與循序漸進的練習。
不論你是初次參賽的入門者或是多次參賽的鐵人玩家,「安全第一,量力而為」應是每個人應重視有的態度。透過每一次的訓練、改進、突破,以及每一次的出賽,都能獲得到不同的體驗與成長,也因此更應該保持積極、正向的心態,感受它所帶來的益處,讓運動豐富每個人的生活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文 / 楊博智